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,数据显示,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,女性人口67048万人,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。“阳盛阴衰”,引发“婚配难”担忧。
数据显示,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,包括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,不包括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,共137462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。
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
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,死亡人口975万人,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4.96‰,比上年下降0.25个千分点。
男多女少
从性别结构看,男性人口70414万人,女性人口67048万人。如以女性为100算,总人口性别比为105.02,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.51。
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87万人
从年龄构成看,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(不含60周岁)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,占总人口66.3%;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,占总人口的16.1%;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,占总人口的10.5%。
流动人口2.47亿
从城乡结构看,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,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,减少1520万人,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.1%。流动人口为2.47亿人,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。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,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。
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(通常为一年)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,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。《国家人口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提出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,这是中国首次将性别比的明确目标纳入国家规划。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,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3.51,总算完成任务。
对比国际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30年失衡
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,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-107之间。也就是说,每出生100名女婴,对应出生男婴为103-107名。2015年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.51,仍远超出国际正常水平。
从全世界范围看,约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,但中国最为严重,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,其次是持续时间最长,超过了30年,同时波及的人口最多。
少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催化剂
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,一直被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,主要有传统的生育观念,如“重男轻女”、“传宗接代”、“养儿防老”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,尤其在农村地区,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,生育率下降,造成一部分出生性别比不平衡,同时,B超、DNA等检测技术的进步,也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。
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,大家少生了,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催化剂。在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中,有男孩偏好文化的国家,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,往往都会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。
2002年,中国政府正式拉开了治理男女性别失衡问题的战役。通过综合治理,2009年,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开始出现拐点,持续6年下降,但至今仍在高位运行。
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强调,男性人口远超女性人口的局面持续存在,将威胁人口生态,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。“最明显的是婚姻挤压带来的巨大冲击,男多女少的婚配问题越来越严重。”
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指出,男女比例失衡亦会引起就业性别挤压,“男性劳动力过剩会增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,加大女性就业难度。”
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、《大国空巢》作者易富贤告诉记者,男多女少的人口生态不仅影响婚配,在其他社会层面也有诸多影响。“比如信用卡、贷款、保险业务以及征信行业都将有所牵连。”
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,促进人口均衡发展,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。专家表示,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,将有效缓解中国出生性别比过高的问题。
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表示,在仅有一次生育机会的情况下,一些家庭会更加“偏好”男孩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,出生男女性别比差距会缩小。
而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,还有望提振中国经济。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,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在短期内使得出生人口明显增加,在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,将降低人口抚养比,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.5个百分点,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。